常见的项目生命周期
- 预测型生命周期
- 特点:计划严密、可控性强、对项目进度、成本、质量都有详细的计划,为项目投资评估和精细管理奠定了基础;
- 举例:建筑施工,手机硬件开发,两者都不能中途推到重来,即使可以,成本也很大;
- 软件行业中也称作瀑布开发模型;
- 预测型对变更不友好,项目越到后期,变更成本越大。
- 迭代型生命周期
- 迭代指的是多次循环,每一次循环就是小的瀑布开发;
- 小循环流程:需求分析->设计->开发->测试->发布;
- 特点:从模糊到清晰,反复求精;
- 举例:PDK版本发布。
- 增量型生命周期
- 指团队先交付一部分成果,之后每个阶段再交付一部分成果;
- 特点:每次构建一部分,逐块构建,而迭代开发是从模糊到清晰,反复求精;
- 适应型生命周期
- 也称敏捷型生命周期;
- 指面对需求易变的场景时,项目团队固定迭代周期和资源,并获得相关方的持续参与;
- 敏捷周期比一般迭代周期短,对变更的响应速度快;
- 对比:
- 预测型:
- 需求在开发前预先确定;
- 针对最终可交付成果制订交付计划,然后在项目终了时一次性交付最终产品;
- 尽量限制变更;
- 关键相关方在特定里程碑时点会参与;
- 通过对基本可知情况编制详细计划来控制风险和成本;
- 迭代型、增量型:
- 需求在交付期间定期细化;
- 分次交付整体产品的各种子集;
- 定期把变更融入项目;
- 关键相关方定期参与;
- 通过用新信息逐渐细化计划来控制风险和成本;
- 敏捷型
- 需求在交付期间频繁细化;
- 频繁交付对客户有价值的各种子集(隶属整个产品);
- 在交付期间,实时地把变更融入到项目中;
- 关键相关方持续参与;
- 随需求和制约因素的显现来控制风险和成本。
- 预测型:
- 混合型生命周期
- 狭义的混合敏捷方法
- Scrum与XP混合(注:自行拓展Scrum和XP的相关知识)
- Scrum与看板方法混合
- 广义的混合型生命周期
- 敏捷(适应型)与瀑布开发(预测型),PMP考试中的混合型主要指此类;
- 举例1:研发一款新游戏
- 采用分阶段混合型生命周期;
- 在预研阶段,我们可以采用敏捷方法去确认用户的真实需求,验证技术方案;
- 在正式开发阶段,我们可以采用瀑布开发方法来加强计划性和控制能力;
- 两个阶段之间属于串行开发。
- 举例2:研发一款新手机
- 采用分子项目混合型生命周期;
- 在开发软件子项目时,可以采用敏捷方法;
- 在开发硬件子项目时,可以采用瀑布开发方法;
- 两个子项目之间属于并行开发。
- 狭义的混合敏捷方法
生命周期与适用场景
- 针对不同的项目场景,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生命周期(开发方法);
- 1996年,拉尔夫-斯泰西提出了一个Stacey矩阵,此矩阵包含5个部分(区域):
- 1区:简单-预测型;
- 2区:烧脑-混合型;
- 3区:棘手-混合型;
- 4区:混乱-不要碰;
- 5区:混沌-敏捷型;
- 通过此矩阵可以判断我们所做的项目应该取哪种开发方式;
- 1区:需求明确,技术(解决方案)也确定,这类就是简单项目;
- 举例:注册一家新公司
- 2区:技术很确定,需求却不明确;
- 举例:开发一个信息系统,不需要新技术,但系统包含什么功能,客户说不清楚。烧脑型项目。
- 建议采取混合型,开发原型时用敏捷,在确定需求并验证方案后,采用瀑布开发方法。
- 3区:需求很明确,技术却不确定,这类项目属于复杂项目中的棘手型项目;
- 举例:无人驾驶,需求明确,但技术仍未成熟;
- 采用混合型,软件部分采用敏捷,硬件部分采用迭代。
- 4区:需求不明确,解决方案也不明确,属于混乱状态的项目;
- 项目失败率较高,建议不要碰。
- 5区:需求还在挖掘,技术也需探索,属于混沌状态;
- 最好采用敏捷开发,适应性强,灵活机动,可以拥抱变化。
- 判断项目是否适合采用敏捷开发,可用敏捷适用性评估雷达图来帮助我们决策。
- 1区:需求明确,技术(解决方案)也确定,这类就是简单项目;
项目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
- 产品生命周期通常比项目生命周期长;
- 产品生命周期:
- 概念-交付-成长-成熟-衰退
- 交付阶段包含了项目生命周期
- 项目生命周期:
- 分析-设计-开发-测试
- 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只占了“从产品立项到上市”这一小段周期。
- 产品经理与项目经理
- 产品是刚出生的宝宝
- 产品经理是亲妈
- 项目经理是代孕妈妈
- 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
- 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就是使用敏捷方法持续进行“开发-运营-反馈”的循环;
- 项目管理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;
- 敏捷产品生命周期与项目生命周期:
- 创意->开发与运营->转型
- 产品发展最后为什么要转型呢?
- 因为任何产品都逃不掉被颠覆、被替换的宿命;
- 所以当产品销售增长乏力时,就应该及时启动转型,开启“创新第二曲线”。
项目阶段与阶段关口
- 项目是有阶段的,只有攻克了此阶段关口,才能进入下一阶段;
- 项目在每个阶段结束,即将进入下一阶段时,必须满足一些特定条件,我们把这些条件称为阶段关口;
- 划分阶段的核心目的:把长期的项目目标切分成阶段性目标,便于团队规划和控制;
- 依据实践经验,工程建设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,阶段与阶段之间有对应的关口
- 阶段1:可行性研究
- 阶段关口:立项审批
- 阶段2:计划与设计
- 阶段关口:主承包合同签署
- 阶段3:施工
- 阶段关口:工程竣工
- 阶段4:交付使用
- 阶段关口:投入使用
- 阶段与阶段之间有必须经过的阶段关口;
- 产品研发项目可分为4个阶段,这样划分有利于控制质量和风险:
- 阶段1:需求分析
- 阶段2:方案设计
- 阶段3:功能开发
- 阶段4:验收交付
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,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博主;